">
咨詢電話:010-51289635 (工作時間:早8:00-晚9.00)
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:(京)-非經(jīng)營性-2023-0014
本站鄭重聲明:本站是通過北京市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認證發(fā)布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信息網(wǎng)站,根據(jù)國家相應法律、法規(guī)及相關政策,本網(wǎng)站僅面向廣大客戶提供藥品信息及醫(yī)療器械信息免費查閱服務,不提供網(wǎng)上交易,網(wǎng)站藥品資料及價格僅作參考,實際藥品信息及價格以店內(nèi)為準。若您有用藥需求,請您直接到店購買(到店購買前請您一定要先電話確認是否有現(xiàn)貨)或撥打本店咨詢熱線,本店將嚴格按照國家對藥品的銷售規(guī)定,為您提供相應需求服務。
咨詢熱線01051289635
如果您急需了解某種藥品,請用手機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,添加微信,客服會詳細給您介紹相關信息!
(一)企業(yè)微信 (二 ) 公司微信
商品參數(shù):
商品描述:
甘草
甘草的功效 甘草 補脾益氣,清熱解毒,祛痰止咳,緩急止痛,調(diào)和諸藥。用于脾胃虛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氣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攣急疼痛,癰腫瘡毒,緩解藥物毒性、烈性。 甘草的作用 1、用于心氣虛,心悸怔忡,脈結代,以及脾胃氣虛,倦怠乏力等。前者,常與桂枝配伍,如桂枝甘草湯、炙甘草湯。后者,常與黨參、白術等同用,如四君子湯、理中丸等。 2、用于癰疽瘡瘍、咽喉腫痛等?蓡斡茫瑑(nèi)服或外敷,或配伍應用。癰疽瘡瘍,常與金銀花、連翹等同用,共奏清熱解毒之功,如仙方活命飲。咽喉腫痛,常與桔梗同用,如桔梗湯。若農(nóng)藥、食物中毒,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。 3、用于氣喘咳嗽。可單用,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。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;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;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;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;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。另風熱咳嗽、風寒咳嗽、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。 4、用于胃痛、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,常與芍藥同用,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,如芍藥甘草湯。 5、用于調(diào)和某些藥物的烈性。如調(diào)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、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。另外,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(diào)和諸藥。 此外,現(xiàn)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,常與烏賊骨、瓦楞子等同用。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,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療熱淋尿痛的的輔助藥。 實用驗方 治榮衛(wèi)氣虛,臟腑怯弱,心腹脹滿,全不思食,腸鳴泄瀉,嘔噦吐逆:人參(去蘆)、茯苓(去皮)、甘草(炙)、白術各等分。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通口服,不拘時。入鹽少許,白湯點亦得。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:甘草四兩(炙),干姜二兩(炮)。 上藥細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 治少陰病二、三日,咽痛,與甘草湯不差者:桔梗一兩。甘草二兩。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渣,溫分再服。 治失眠、煩熱、心悸:甘草一錢,石菖蒲五分至一錢。水煎服。每日一劑,分二次內(nèi)服。 治瘧疾:甘草二份,甘遂一份。共研細末,于發(fā)作前二小時取用一分放肚臍上,以膠布或小膏藥貼之。 治婦人臟躁,喜悲傷,欲哭,數(shù)欠伸:甘草三兩,小麥一升,大棗十枚。上三味,以水六升,取三升,溫分三服。亦補脾氣。 治痘瘡煩渴:粉甘草(炙)、栝樓根等分。水煎服之。 治陰下濕癢:甘草一尺,并切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漬洗之,日三、五度。 治農(nóng)藥(1059、1605、4049等有機磷制劑)中毒:甘草四兩,滑石粉五錢。用時將甘草煎湯,冷后沖滑石粉頓服。一日連服三次。 治飲饌中毒,中砒毒:甘草伴黑豆煮汁,恣飲無虞。(《本草蒙筌》) 治鉛中毒:生甘草三錢,杏仁(去皮、尖)四錢。二味煎服,一日兩次,可連服三至五天。 肺痿(頭昏眩,吐涎沫,小便頻數(shù),但不咳嗽)。用灸甘草四兩、炮干姜二兩,水三升,煮成一半,分幾次服。此方名甘草干姜湯。 肺痿久嗽(惡寒發(fā)燒,骨節(jié)不適,嗽唾不止)。用灸甘草三兩,研細。每日取一錢,童便三合調(diào)下。 原發(fā)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:甘草12~20克。水煎,早晚分服。 低血壓:甘草、五味子各6~12克,茯苓15克。每日1劑,分2次煎服或泡茶飲。 肺結核:甘草50克。每日1劑,煎計分3次服用。 傳染性肝炎:用100%甘草煎劑15~20毫升(小兒減半),每日3次。
最近瀏覽產(chǎn)品:
相關商品推薦:
常見問題:
Copyright ©2004-2015北京興盛堂藥店版權所有,并保留所有權利。 客戶服務熱線:010-51289635 傳真:010-87923768 客戶投訴/建議郵箱:xingshitang@sina.com 本站常年法律顧問:大成律師事務所
京ICP備2023011973號-2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102006614